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正文

卫虎林院长在2025级本科新生“入学第一课”上的讲话

日期:2025-09-16

大学之道:始于立人,臻于卓越

——在工商管理学院2025级本科新生“入学第一课”上的讲话

卫虎林 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2025年9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校友们:

大家晚上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这是一个收获与启航的季节。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300位朝气蓬勃的新同学。你们跨越山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望,为我们工商管理学院注入了最鲜活的血液。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福!欢迎你们加入工商管理学院这个温暖而奋进的大家庭!

2025年我院共招收各类学生540人,其中,本科生3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240人。截止到目前,学院各类学生总计1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1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500人。

42年前的1983年,18岁的我和你们一样,就是在这里,怀揣梦想考入原山西财经学院商业企业管理专业,也是我们工商管理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1987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助教起步,历经讲师、副教授到教授,一路走来,已近四十余载。这期间,我亲历了学校从“山西财经学院”到“山西财经大学”的辉煌蜕变,见证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也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科研处副处长、文化传播学院院长、MBA教育学院院长,到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这段历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缩影,更是学校“扎根三晋、服务社会”精神的生动写照。

今天,作为你们的院长和学长,我想与大家探讨三个问题,希望能为你们即将展开的四年画卷,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第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意味着什么?第二,我们所在的这所学院将赋予我们什么?第三,我们应如何塑造未来的自己?

一、感知山西:在五千年文明的根脉上汲取力量

同学们,你们中的许多人或许是第一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即使是山西本地的同学,对我下面的问题可能也不清楚。我想问大家,你们心中的山西是什么样子的?是“表里山河”的雄壮,是“一煤独大”的印象,还是一碗酣畅淋漓的刀削面?我想说,这些都是山西,但又远不止于此。有句话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这绝非虚言。

你们未来四年生活与学习的这片土地,就如同一枚镌刻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古老树叶,其15.6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清晰地烙印着华夏文明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里,我们能触摸到文明的源头。从4000万年前,那改写了人类远祖起源说的垣曲“世纪曙猿”,到180万年前,在芮城燃起人类第一把文明圣火的“西侯度遗址”;从十几万年前的“丁村人”,到被考古实证为4000多年前“最早中国”的襄汾“陶寺遗址”。山西,就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明演进史诗。它告诉我们,我们脚下的每寸土壤,都可能深藏着一段关乎“我们从何而来”的远古回响。

在这里,我们能对话历史的巨匠。这片土地孕育了战国时期的大儒荀子、盛唐文豪柳宗元、北宋史学巨擘司马光、清代名相陈廷敬等……文脉悠悠,灿若星辰。你们或许不知道,去年火爆全球的游戏《黑神话:悟空》,36个取景地有27处源自山西古建筑。但这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山西拥有超过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2.8万余处是古建筑,元代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存量占全国的85%以上。三座仅存的唐代木构建筑,全部在山西。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厚土之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只做“低头族”,更要学会做“抬头族”,去亲身探访这些无言的史诗,让历史的厚重为你们的青春“压舱”。

在这里,我们能感悟时代的脉搏。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大省,储量和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2013至2023年间,山西煤炭产量累计超110亿吨,其中约70亿吨支援外省市,为全国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点亮了全国一半的灯”。而今天,作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域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蝶变。这种转型发展的阵痛与希望,挑战与机遇,正是你们——未来的管理者和企业家——最应关注、最能施展才华的真实世界。

在这里,我们更能传承一种不朽的精神——晋商精神。明清两代,我们的先辈晋商,凭借“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精神,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他们开辟的“万里茶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先声;他们创办的“票号”,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的“第一家银行”,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商业奇迹。去年那部优秀的纪录片《寻踪晋商》,就生动诠释了这段辉煌。乔家大院的精致、王家大院的气派、常家庄园的儒雅,不仅是建筑的奇迹,更是精神的载体。这种精神,与我们工商管理学院的育人使命血脉相连,它将是你们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融入学院:在一个追求卓越的平台上成就梦想

工商管理学院的办学历史,始于1983年原山西财经学院的商业企业管理专业。四十余载春华秋实,几代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我们已从单一的专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商学院。办学以来,我们始终坚守“立德树人、以本为本”的初心,并将“扎根三晋大地,创新应用研究,培养具有晋商精神的卓越管理人才”作为我们矢志不渝的使命。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6万名优秀的管理人才从这里走出,成为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工商管理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已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学院党委2024年成为山西省首批“育人先锋”党建品牌,并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管理实务教研室党支部,获得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我们的四个本科专业实现了“双万计划”全覆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学院拥有专任教师85人,教授11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占比76%。就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我们的本科生连续在第六届全国供应链大赛供应链实战赛项决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在2025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赛道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学院的MBA教育项目,作为山西省首家举办MBA的高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我校乃至全省商科教育最亮丽的名片。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商学院MBA项目TOP100”(2024年位列第50名),并荣获“年度社会影响力MBA院校”、“2024年度商科教育产教融合标杆院校”等殊荣。连续举办多届MBA管理案例大赛;在2023年、2024年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中,两次获得区域晋级赛冠军及全国总决赛季军。本月21日,我们将承办第十一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华北二区)晋级赛,期待再创佳绩。

因此,当你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意味着你们不仅仅是选择了一个专业,更意味着你们选择了一个有着深厚底蕴、优良传统和追求卓越的平台。它将成为你们人生新征途的起点,引领你们开启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旅程。

三、塑造自我: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石

从高中进入大学,是一个人一生非常重要的重大转折。如何才能使大学四年的黄金岁月不被虚度?在此,我提四点建议与同学们分享。

第一,修德立信,学做真人,将“人格养成”置于首位。

我今天所讲的题目是“大学,从学会做人开始”。中国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所有伟大事业的起点。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始人洪堡曾言:“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爱因斯坦也强调,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谐的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将“养成健全的人格”作为教育的根本。这意味着,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加油站、技能的训练场,更应该是灵魂的塑造所。你们未来要管理的,是企业、是资本、是团队,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和与“人”的合作。一个没有高尚品德与坚定信誉的管理者,即便拥有再高超的技巧,也终将行之不远。因此,我希望“修德立信,博学求真”这八个字,能成为你们四年大学生活的座右铭,成为你们一生的行为准则。要在这里,为自己一辈子的安身立命,找到关乎价值与信仰的坚实基础。

第二,独立思考,拥抱经典,在喧嚣时代里保持清醒。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就是你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能给予你们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因为内在的驱动力,远比外在的监督更强大、更持久。

对于你们而言,独立思考意味着,面对任何信息,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究。为什么有的同学会陷入传销的泥沼,会被“校园贷”的陷阱所困扰?根本原因,就在于放弃了独立思考,被表面的诱惑蒙蔽了双眼,忘记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最朴素的道理。

如何培养独立思考?最根本、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读那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北宋大文豪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晚清的曾国藩也说:“书味深者,面自粹润。”读书不仅能美化你的容颜,更能滋养你的心灵。在信息碎片化、娱乐至上的今天,我恳切地希望你们,能抵御住算法推荐和短视频的无尽诱惑,守护好内心那份宁静的阅读时光。网络无论多么发达,都无法替代捧读经典的深度与厚度。

我建议大家:大一期间要博览群书、打好人文基础为主,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名著与历史哲学;从大二开始,深耕专业领域,系统研读管理学经典著作。请你们重新拾起那些看似“老土”的习惯:上课认真记笔记,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每年寒假写返乡的所见所闻,每年暑假完成一份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报告。这些扎实的功夫,将为你们的思维大厦打下最坚固的地基。也希望四年后,有更多的同学能通过保研、考研等继续深造,为将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学会共处,懂得协作,让团队精神成就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了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请注意,后三者都与“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密不可分。

在未来的四年里,你们首先要学会与朝夕相处的舍友和谐共处,要学会与班级同学携手并进。你们还会加入各种社团,结识五湖四海的老乡,甚至可能邂逅一段美好的爱情。所有这一切,都考验着你们与人相处的能力。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共舞的人,注定只能在孤独的舞台上演独角戏,而伟大的事业,永远是一部恢弘的交响乐,需要不同声部、不同乐器的完美协奏。请牢记,未来的商业世界,不再崇拜孤胆英雄,而是呼唤能够凝聚团队、激发集体智慧的卓越领导者。不会与人合作,就无法真正成功。

第四,直面挫折,懂得感恩,在坚韧中敬畏生命。同学们,请你们记住,人生从来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没有谁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大学里,你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小到丢失了心爱的物品、一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一次竞选的失利;大到可能要面对亲人的变故或突发的意外。有些挫折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避免,但有些则是生命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拥有一颗强大而坚韧的心,至关重要。比如,当一段感情结束时,不必撕心裂肺、否定一切,你要相信,告别错的,才能与对的相逢,更美的风景一定还在前方。只要你坚定地走下去,你会发现,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而且是崭新的。当你遇到挫折或深陷痛苦时,你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但绝不要一个人扛着所有。我希望你们学会求助:去找你的辅导员、你的导师、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聊一聊;去向你的朋友、你的室友倾诉;或者去操场上跑几圈,让汗水带走烦恼。要学会自我疗愈,更要懂得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师长的教诲,感谢朋友的陪伴,甚至要感谢那些让你摔倒的坎坷,因为它们让你变得更强壮。永远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这仅有一次的宝贵人生。

同学们!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不在于“大”,而在于“大道”。这“大道”,就是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也是成就卓越事业的成功之道。

四年光阴,倏忽而逝。我衷心希望,当四年后你们毕业离校时,不仅带走了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更带走了一颗丰盈、正直、勇敢而温暖的心。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名校友和学长身份,祝福2025级的每一位新同学:愿你们在未来的四年里,学有所成,心有所向,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谢谢大家!